新聞稿
保發中心發佈重大傷病相關經驗統計之研究成果
保險事業發展中心(以下簡稱保發中心)與東吳大學合作,於今日(11/3)發佈『重大傷病經驗統計研究』。此研究是以全民健保資料庫為基礎,探討台灣重大傷病現況,包括各類重大傷病的首次罹病率、住院人數、平均住院次數及罹病後之存活率等統計值的估算,此項研究極具重大意義及代表性。保發中心執行副總經理、同時也是專案主持人的梁正德指出,由於全民健保財務面日益吃緊,未來全民健保的給付將會受到更多的限制,因此可以提供較高醫療品質與照護的商業健康醫療險商品將會受到消費者的重視,未來在產、壽險都能經營健康險的市場趨勢下,如何設計出能符合消費者需求,在合理的訂價之內,達到經營風險控管及獲取可期利潤的健康險商品,將是精算人員共同面臨的挑戰,這項研究除了對於我國國民健康狀況有更多的瞭解,同時也提供保險業健康保險商品設計及風險管理參考,所得成果亦可做為保險精算學術研究的基礎。
專案主持人之一、東吳大學商用數學系教授莊聲和表示,重大傷病指的是由根據衛生署所定義 31 項重大傷病準則,此研究主要是擷取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分別以年齡 (五歲年齡層) 及性別方式編製各觀察年度之粗首次疾病發生率、住院人數、平均住院次數、平均每次住院日數以及每次住院金額等有別於行政院衛生署每年公告的統計資訊。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在首次罹病率部份,無論男性或女性,癌症、慢性精神病及尿毒症依序是重大傷病類首次罹病排名的最高三項,此三項傷病佔首次罹病人數70%以上。癌症居首次罹患重大傷病的首位,研究顯示,中年齡層女性罹癌率高於男性,高年齡層男性罹癌率高於女性;中年婦女首次罹癌率較高主要原因為女性生殖器官的罹癌率的高峰在中年,男性在中壯年之後罹癌率高也是因為生殖器官。隨著社會步調加速、人際關係複雜化及經濟的壓力,罹患慢性精神病的人數愈來愈多,自1996年至2003年連續8年,不論男性或女性的首次發病人數,僅次於癌症,過去我們在探討重大傷病時均著重於身體機能所造成的疾病,對於心理方面的疾病並未多加著墨,未來心理方面所造成的疾病值得我們更加關切。前三名重大傷病類中,尿毒症是女性比男性表現差的傷病類,女性的罹病率較高,罹病之後每年住院人數較多、每次的住院費用也較高。
除此,首次罹病排名男女相差比較大的傷病有全身性免疫症候群、新陳代謝失調及職業病三類。全身性免疫症候群包括紅斑性狼瘡、全身性硬化症及類風濕關節炎等,各年度之間排名變化不大,但此類傷病好發於女性,因此女性排名略高。新陳代謝失調係指先天性的異常疾病,是遺傳病的一種,與X染色體的突變或缺陷有關,女性比男性嚴重。職業病係指由煤礦、矽石等所引起之塵肺症及石綿沉著症,此傷病相關的職業,傳統上是男性從事的行業,女性的罹病率並不高。
在累積生存率及平均餘命方面,生存率是估算醫療責任時間長短的依據,對於商業終身健康保險而言,當被保險人罹患重大傷病後,累積生存率及平均餘命是保費計算的重要依據。本研究發現,首次罹病率排名前三名的癌症、慢性精神病及尿毒症中,無論是存活率或平均餘命,任何年期女性均高於男性。(詳下表)
關於重大傷病住院相關統計方面,研究顯示,各年齡層都出現每年住院人數增加的現象,除高年齡層外,女性因重大傷病住院的人數少於男性,而高年齡層女性住院人數較多,應該與女性人口數較多有關。男女都有相同的趨勢,高年齡層並沒有因為年齡增加而有住院次數增加的趨勢,75歲以上的平均住院次數反而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在重大傷病住院平均費用的研究顯示,不論男女,重大傷病的每次住院費用是逐年增加的。
莊聲和教授也指出,癌症自1982年起,連續23年位居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之首,本研究特別將台灣地區首次罹癌率與加拿大、美國、澳洲、法國及日本等國做一比較,研究顯示,台灣地區排名前十名的癌症與各國比較,可以看出我國首次罹癌率不僅與歐美國家不一樣,與鄰近的日本亦大不相同,其中台灣地區「肝癌」男性的首次罹癌率較其他國家高出甚多,女性亦偏高。因原發部位的不同,罹患癌症後的平均餘命也差異頗大,其中男、女性均呈現胰臟癌、肺癌、肝癌、食道癌以及多發性骨膸瘤的平均餘命為最短的前五名,與性別有關的癌症,平均餘命都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