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國慶日連假-客服人員暫停服務】
因適逢中秋節、國慶日連假,保發中心數位學習平台(包含6H法遵、高齡、外匯…等數位課程)正常提供看課服務,惟客服人員將於連假期間暫停服務。
(一)中秋節(10/6)星期一,休假期間為10月4日至10月6日,共計3天。
(二)國慶日(10/10)星期五,休假期間為10月10日至10月12日,共計3天。
如有任何問題,您可來信客服信箱:數位課程elearn@tii.org.tw,其他問題請洽adm@tii.org.tw,客服人員會於上班日儘速回覆您的問題,造成不便,敬請見諒。謝謝!

新聞稿

保發中心舉辦產險公司CEO論壇

  為了擴大產險業承保能量及提供一般企業及消費者足額的財產保障,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以下簡稱保發中心)與產險公會為創造消費者與產險業雙贏的新契機,特別於昨(9/28) 日邀集各產險公司CEO在晶華酒店1樓共同舉辦「開創產險新局面CEO論壇」,透過與會人員的集思廣義,從美國卡崔娜Katrina颶風重創紐奧良對保險業的衝擊、再保市場的策略、共保與承保能量等進行專題演講與座談,期望經由產險業經營策略的調整,讓產險業體質更健全,消費大眾的財產受到保障。

  參加此次會議的來賓為各家產險公司總經理及再保部門主管,共計24家產險公司80多位貴賓到場。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張秀蓮副主委也特別蒞臨會場致詞。張副主委表示,產物保險歷經幾世紀的發展,已成為內涵頗為複雜且被視為具備高度專門學識的行業,尤其自1987年以來,我國產業結構快速改變,高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填補傳統產業外移的空隙,亦有利於確保出口競爭優勢,在這過程中,產險業有著很大的貢獻;以台積電而言,在全世界的資訊產業中舉足輕重,高達幾千億的資產與經營風險,靠的是產險業的幫忙,讓它有效、快速的分散風險,能夠專注於本業的發展。張副主委指出,每一種行業都有其行業特性,也有它的瓶頸,她很高興產險業經營者願意面對問題,她相信必能找出可行的因應對策。

  剛從新加坡領回亞洲保險論壇所頒發亞洲保險業最佳教育服務機構獎的保發中心董事長周國端在致詞時表示,保發中心對產險業發展責任重大,對於承保能量、市場紀律及再保經紀人等議題都是需要探討的主題,他同時也希望透過業者共同集思廣益,解決長久以來產險業者的經營問題。

  產險公會理事長石燦明也在會中致詞時談到,近幾年來產險業已較過去進步許多,7.5%的核保利潤相較於國際並不算低,因整體業務量僅1200億,核保利潤45億元,相較於投入之龐大資本,其效益略顯不足。產險業若想把餅作大,除開發新險種外,應思考如何提高經濟規模、自留比例與獲利率。911之後保險市場的確是有所改變,天災的議題等等不確定性,造成風險曝露的情況大增,產險業如何增加自留危險累積的風險管理等,這些都是需討論的議題。

 

保險局副局長陳惟龍及陳在淮科長:國內再保險問題探討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副局長陳惟龍在專題報告時表示,這幾年產險保費收入、自留保費都呈現穩定成長,唯自留比例偏低,平均綜合率92.5%、ROE平均8.3%,都還不錯的表現,但個別公司間差異性高。他也發現各公司業務槓桿比例偏低、商品同質性相當高,他建議業者應透過商品創新與海外投資等方式來思考如何擴大商機。

  保險局科長陳在淮以其於歐洲研習三個月的再保課程提供與會來賓有關「國內再保險問題」意見交換。陳科長首先從巨大保額業務保費的適足性談起,提到歐陸國家對台灣產險業的觀點「費率太低、太競爭」,指出國內主要風險層(primary layer)其風險較高但相對保費有不足的現象,以及Co-Insurance所隱含的風險累積問題。2004年國內自留比率約50%相較全球75%-80%明顯較低,過度仰賴再保而喪失競爭力是特別值得重視的問題。

  其次,陳科長並對再保險經紀人角色與國際再保險監理趨勢提出探討。他認為若直接業務的保險經紀人和再保經紀人是同一人時,則此同時扮演買賣雙方角色的狀況容易產生利益衝突。另外,再保險市場的寡占情形與大型保險經紀人興起已成為國際觀察的重點,歐盟與英國也陸續將其納入監理規範之中,可見其重要性。陳科長並建議台灣產險業應先健全體質、提升信評、擴大業務來源與增加市場參與者的透明度。

 

保發中心簡仲明副總經理:承保能量與保費適足



  保發中心副總經理簡仲明則從簽單保費自留比例、核保成本、業務結構及自留保費對業主權益比率來分析產險業的承保能量,他指出,簽單保費與自留保費就像餅的外皮與內餡,除要把餅作大外,其實也該著重內餡的充實,也就是自留保費。在2002年費率自由化之後,國內自留比例的確有逐漸上升的趨勢,而目前自留比例過低的險種共占整體業務結構32%左右,主要是指火險、工程險、海上保險三項。回顧最近三年核保利潤穩定良好,考量嚴謹的風險控管機制下,正是提升承保能量很好時機。

  簡副總亦提到保費與保額對價的問題,150億以上保額的商業火險主險與附加險的平均費率,自2000年開始持續下降,配合第二階段費率自由化,商業火險平均費率資訊應更需要透明化,費率是否有不合理現象,則需產險公司再行評量。從現況來看,目前產險業成長趨緩,保發中心將修訂現行統計規程,增列再保分出相關資訊,以更準確的資訊來評估未來趨勢,並定期或適時揭露市場重要的統計指標,以協助產業尋找新的發展利基。

 

座談主持人: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委員凌氤寶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凌氤寶委員以日前土耳其綿羊集體自殺的羊群效應來比擬目前國內產險業經營心態,他指出一窩蜂的盲從使核保專業無法提升,而此行為將可隨著市場資訊透明化後而有所改善,同時保發中心未來也應扮演此資訊透明化的專業機構,他希望經過這次會議的討論,能使產險業未來走向更明確。

 

泰安產物總經理李松季:主要風險層累積風險對清償能力之重大影響



  李總經理於會中指出,商品結構、產業結構、巨災與股東結構會影響自留比例,因此何謂最適的自留比例是十分值得探討的。自去年起,再保結構的變化,巨大保額已開始被半強迫的自留。對價不足下的自留保費增加,產險業是該喜?還是憂心?

  李總經理也認為主要風險層累積風險極大且對價不足,他以和平電廠的損失經驗為例說明,該電廠損失賠款高達保費收入的100倍。他建議主管機關對於產險業天災風險之清償能力應加以注意。同時他也提出個人性的保險已設計有自負額,商業保險是否也應如同個人性保險有適當的自負額設計,以強化企業注重工安與損防概念。

 

富邦產險總經理陳燦煌:超額賠款再保險的經營策略



  陳總經理認為再保險只是工具,保險公司與再保人應在長期經營下,雙方皆該享有相對的核保損益成果,但在911之後再保公司對再保業務的選擇日趨嚴格,使得國內業者無法再使用核保寬鬆的方式爭取業務。從保發中心所提供的資訊中得知,150億以上之巨大保額的商業火險費率在2000年(911)後持續下降,此情況使產業風險的曝露程度大增。

  陳總經理於會中提出三點建議:其一、國內保險業者應加速發展超額再保險的核保、定價與風險控管能力,才能期待與其他先進保險市場接軌。其二、在國內保險業者尚未發展出超額再保險費率定價的能力及過度承擔主要風險自留層的情況下,不宜貿然躁進以免將公司經營曝露於不可預知的風險中。其三、建議由產險公會及具超額賠款再保險操作能力的在台再保險人,成立專案小組擬定近、中、遠程發展計劃,近則訂定價格規範及承保限額,遠則發展業者自行定價能力及訂定管理法規。

 

中央產物總經理宋道平:美國卡崔娜颶風帶來的省思



  中央產物總經理宋道平分析美國卡崔娜颶風對保險業的衝擊及帶給產險業的省思,他表示,天災保險牽涉國家金融及政治穩定,而天災損失頻率日繁且金額日鉅,保險及再保險公司倒閉風險上升….等都值得主管機關及產險業者深思,他指出Katrina帶來經濟上的損失足足影響美國2005年第二季的GDP下降0.5%~1%。宋總經理也指出台灣天災風險管理的現況,台灣本島欠缺風險分散的條件,要特別小心天災累積,台灣所面臨的天災風險過度集中,本島地震累積保額約為新台幣1兆3000億,同時天災保險費率與國際價格脫節。

 

第一產物總經理賴義龍:共保與承保能量



  賴總經理則引用保發中心研究報告之IRIS Kenney Rule 3:1的經營法則,檢視台灣產險市場自有資本之適足性,指出台灣產險業簽單保費應達新台幣3200億元之營業規模,才符合經濟效益。他並提出擴大承保能量的四種方式:增加自留比重、同業共保、同業分進與共保方式。其中共保方式(pool)確實對於承保能量有相當的助益,但必須考量主管機關對共保的支持、公平交易法的限制對國內落實程度的影響。

 

明台產物總經理張立義:日本保險業監督體制簡介



  張總經理以日本為例,指出2000年日本保險公司在強調業績之下所產生的危機,保險公司從22家合併為9家,2001年日本金融監督體制改造,以檢查局(On-site)與監督局(Off-site)為主要代表,主要特色是確保與保險公司間充分意見溝通,與尊重保險公司的自主性。他並以日本大成火災保險公司為案例說明,該公司於2001年宣佈倒閉,主要是核保鬆弛使風險累積所致,同時再保費費率低廉,潛在風險高漲,僅管其RBC比率高達813%,,但仍在巨災損失發生後宣佈倒閉。藉由此經驗,張總經理認為日本的監理經驗值得借鏡,主管機關應建立迅速而正確的「早期糾正措施」,並強化再保險交易之監督。

 

保發中心總經理曾武仁:加強保險與再保經紀人之監理



  曾總經理指出,2004年台灣保險經紀人占產險市場業務比重為19.95%,據Sigma調查,有73%的客戶認為保險經紀人對於保險計劃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保險經紀人對產險市場的主導性增加,主要原因在於產險經紀人的專業功能擴增,從原來單純仲介者擴大至保險規劃、風險模型分析等等,營業額自佣金收入擴大到服務費用收入。

  他並以美國檢查官Spitzer調查案為例說明,保險經紀人其問題主要在於價格操控(price fixing),違背保險經紀人是最佳利益仲介者的功能。其次為連結行為(tying),保險經紀人同時從事直接承保與再保業務之仲介,這些都是造成經紀人不當行為的主要原因。反觀台灣,保險經紀人並無價格操控問題,唯有連結行為的問題。他建議增加外國再保經紀人來台設立據點,並分離直接業務與再保險業務,以健全產險業經營。

保險局黃天牧局長的期勉
  黃局長則以Katrina颶風產生風險模型的扭曲問題為例,指出產險業面臨的風險日趨複雜,並在國際上各專業機構,對於再保市場鬆緊趨勢的評估,卻有兩極化的看法,因此勤勉業者不要以低費率的方式爭取業務,應以藍海策略開闢另一片天。最後感謝保發中心一直以來對於攸關保險產業發展的各項議題提出建議,扮演保險產業發展的重要智庫。其次感謝今天與會人士的支持與參與,看到大家為提升產業競爭力、開創保險業新局面而努力,相信保險業必能為消費者及本身創造雙贏的契機。

座談結論
  凌委員於會中作出四個方向:一、為解決產險業自留業務保費不足問題,保險業安排再保險時,應不得違反費率充份性原則,建議作法為:自留費率不得低於再保費率,及大型業務保費不足時須提保費適足準備金。二、再保經紀人應在台灣設立營業據點,以健全台灣再保中介市場之發展。三、對同一業務保險經紀人應避免直接業務與再保業務利益衝突之行為。四、業者應建立評估巨災累積自留風險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