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民健保
在全民健保之醫療給付統計方面,總申請費用(門診+住診)為311,715百萬元,較去年成長5.01%,惟低於全民健保實施至今之平均成長率6.8%。從給付內容來看,門診與住診給付金額分別為207,034與104,682百萬元,佔總費用比例分別為66.4%與33.6%,門診佔率已較87年最高點68.1%持續下降,顯示健保局在實施多項控制門診費用成長措施(例:提高門診藥品與65歲以上門診高診次之部分負擔)逐漸產生功效,其中以門診件數降低效果最顯著,數量從314,313千件較去年315,063千件減少0.23%。雖然門診件數總量下降,不過弔詭的是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之門診件數卻不減反增,其數量與成長率分別為29,727件、11.57%及32,027件、12.41%,如此結果竟與健保局針對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實施「醫院門診合理量」預期降低門診量之目的相違背,顯示民眾看診習慣仍偏好大醫院與名醫,以及大醫院仍會加開診次以應付病人需求,另外大醫院因反彈該項政策而紛紛調漲門、急診掛號費,最後醫療費用增加仍轉嫁給民眾,可見從供給面控制醫療成本之效果並不理想,以過去經驗來看提高部分負擔或自負額,降低醫療需求面的作用較大,也容易達到抑制醫療費用上漲之目的,不過一昧提高民眾負擔又與社會保險目的不符,故未來健保局擬定制度時,面臨的最大挑戰應是國人的醫療使用行為模式問題。
在健保財務方面,財務已拉警報狀況繼續惡化,以今年年底之現金基礎收支情形,分別為收入3050.8億元與支出3066.2億元,其虧損達15.4億元,為連續第四年發生虧損,而帳面累積資金只剩59.6億元,已低於一個月保險給付總額之法定安全準備金存量(今年平均每月給付金額為254.2億元)。健保開辦至今七年間,從以下健保收支項目的前後變化,可看出健保財務的確是入不敷出,再考慮支出面趨勢因子,尤其是老年人口群增加帶來慢性病的醫療支出上漲,使得醫療使用量(utilization)增加,將是未來醫療費用成長的重要因素。
|